Suechin

寒冬袭来,企业营销如何逆势而上?

时间:2022-09-06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8月22 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演讲,瞬间将寒气袭向了股民,A股大跌。在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反复,通胀预期脱锚、气候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人人自危。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行业发展出现波动和低迷,企业现金流吃紧、盈利能力下降、流量红利的消退。新消费泡沫的退却,大量宏观和微观因素相互交错,让企业生存率下降。“降本增效”成为众多企业的核心关键词,“活下来”成了企业的首要目标。

      

     寒冬袭来,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和国内市场大环境下,企业的营销面临新的挑战,清仓甩货、降价促销是企业应对当下危机的两大法宝。然而,这两大法宝仅是权宜之计,是下策,将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那么企业营销该如何实现逆势而上?

避免短视行为,聚焦核心战略,强化竞争壁垒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面对经济衰退的大环境,未来生存通常会出现三个短视行为:盲目地缩减营销预算、以低价换销量、抑制创新

       

       然而IPA DATABANK 在一项关于市场营销有效性的研究中发现:企业在面对经济下滑时,削减营销预算可能有助于保护短期利润,但在经济衰退结束后,品牌肯定会变得更弱,利润更低,同时削减营销预算意味着切断与目标消费者的宝贵联系。而精明的品牌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双倍的资金,在竞争者中赢得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最有能力在整个经济衰退期及以后实现长期盈利。

       

       所以从长期视角来看,企业应对经济低迷时,必须在削减营销费用、支持短期销售、长期品牌健康投资三者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品牌建设积累品牌资产,坚持品牌营销,夯实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认知高地,才能脱颖而出。

       

       首先,以消费者为中心,从用户价值出发控制成本。削减成本,不是偷工减料,更不是牺牲产品与服务的体验其次,而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从渠道价值链分配,渠道费比合理性,物流仓储等供应链效率,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内部挖潜力。

       

       其次,精简产品组合,提升创新能力。面对需求下降时,应降低产品线的过度复杂性,尤其是产品差异很小时。过多的产品线吸收了营销成本,并在缓慢动销中占用了资源和营运资金。但精简产品组合并不意味着要停止创新。核心产品的创新改进将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激发购买力,特别是消耗性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最后,聚焦核心战略,明确品牌核心优势。经济上行的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错觉。在正和博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做大的蛋糕,让我们忽视了竞争的压力,带来盲目扩张的野心。而在危机之下的市场营销呈现是“零和博弈”的局面,蛋糕缩小,市场份额想要增长,需要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这与常规状态下“正和博弈”市场游戏规则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具备明显优势的业务才能屹立不倒。通过摈弃与品牌核心价值脱离的产品线和业务,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优势资产,才能在更为激烈的终端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沟通方式,提升营销效率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危机中,都有品牌实现反超逆袭。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大企业更容易维持优势地位。而在风云变幻的环境中,小企业更容易捕获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打破不对称的竞争格局。尤其在经济低迷的大潮中,企业的灵活性更容易快速响应市场趋势,通过创新的营销模式,从竞争对手处获得市场份额、俘获新增量用户、建立新用户粘性。

   

     1)以内容营销,增加沟通深度。一方面在于互联网流量触顶,存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外一方面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化,相较于常规广告,原生内容更容易影响消费者购买心智。既能“降本”还能“增效”。当今时代的产品力,不光在于产品本身品质与口碑,更取决于产品“自带流量”的内容力,把产品变成内容,让产品拥有互联网自传播的气质,有网感、有分享价值的内容性产品,可以经由互联网病毒式传播,快速引爆关注。

  

     2)以正向情绪渲染,引发情感共鸣。日本博报堂曾对日本用户做过一项关于疫情的情绪变化调查,在12种情绪欲望中,随着疫情的扩散,安全欲望诉求和愉悦欲望诉求变得更加强烈。而这些用户欲望的变化,也直接反映到社交媒体的内容收藏(Pool)中,例如健康、育儿、可爱、美食类内容受到更多关注收藏,而旅行、体育类内容关注收藏大幅下降。在疫情环境下“愉悦欲”、“安全欲”用户情绪需求更为明显。以正向情绪类内容广告更容易形成用户情感共鸣,促使用户行动。

  

     3)营造圈层文化,打造私域空间。私域的力量在 2022 年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将品牌变成粉丝拥立的品牌,通过塑造某种生活主张,或者背靠某种圈层亚文化,举办亚文化活动,并邀请品牌用户参与进来,让品牌成为圈层文化的大本营和倡导者,往往会对用户形成持久的号召力。

 

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

 

 

 

       要营收还是要利润,要现在还是要未来,对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执行起来更是难以决策。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两个都想要的魔咒,最终一个都要不着。那么企业的营销如何调整,才能获取现金流或获取高利润。其实重点还是在于塑造品牌。

第一, 品牌可以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和效果;

第二, 品牌可以降低消费者的选择风险和使用商品的愉悦度;

第三, 品牌能产生溢价,避免产品陷入同质化、低价化的厮杀之中,从而提升企业的利润率;

第四, 品牌能提高行业和渠道的话语权;

第五,品牌能够占据消费者心智,增强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趋势下,企业要想让营销逆势而上,必须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消费趋势,并与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首先,需要聚焦核心业务,强化品牌建设;

其次,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融入到数字化营销中,创造优质内容,提高消费者的线上及线下的体验感,并与消费者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最后,对于经营的业务要懂得取舍,尤其是成长型企业,有舍才有得,重点发展能带来现金流的产品和产生利润的产品。

只有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才能让品牌成为对冲经济衰退风险最强大的工具。  


相关文章

冰饮、防晒、夜宵经济:解码夏季消费场景下的品牌突围战
当气温逐渐攀升,消费市场也随之迎来热潮。从冰饮赛道超2000亿元的规模扩张,到防晒衣单月销量破万件的市场爆发,再到夜间餐饮消费3倍增长的活力释放,夏季经济正以数据化的方式重构品牌竞争逻辑,一场围绕“高温刚需”的争夺战已然打响。上海硕呈认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品牌需要敏
县城新中产崛起:2025下沉市场攻坚的7个反常识洞察
“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三四线放不下灵魂”——这句曾经的网络热梗,正在被2025年的县城新中产改写。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一线城市(2024年达8.3% vs 5.1%)。全国2800个县域中,47%的县城出现“轻奢消费圈”,客单价超500元的餐饮门店数量增长220%。特斯拉县级门店平均单店年销量突破300台,超越北京五环外门店。当一线品牌还在用“下沉=低价”的思维攻城略地时,真正的县城新中产早已撕掉“土味”标签,建立起独特的消费哲学。上海硕呈揭示7大反常识真相。
再谈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和产品战略
穿透战略迷雾看企业增长逻辑最近,我们在与客户沟通并探讨“战略”时,发现部分客户对于战略的理解包括背后的底层逻辑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包括部分品牌战略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创意设计等专专业领域公司,也是基于各自的主营业务,将企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这三个高频词汇混为一谈。当小米宣布造车时,有人认为
从《哪吒2》看品牌长期主义的力量
截止3月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突破146亿元,观影人次破3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破3亿电影,《哪吒2》已连续创造多项纪录,是亚洲首部票房过百亿的影片,并创造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哪吒2》爆火原因不是偶然的,而是七年蛰伏的必然结果,至今仍然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当我们看完电影影院灯光亮起,观众们发现片尾字幕滚动着3685名动画师的名字时,这场视觉盛宴背后是导演及大量的制作成员用时间、品质和内容筑起的品牌价值高地。上海硕呈通过对《哪吒2》成功背后商业密码的解析,可以发现成功品牌背后的底层逻辑基本一致,就是在急功近利的商业世界中,真正的品牌价值永远属于那些坚持品质取胜,坚持内容为王的长期主义者。
2025年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破圈指南 用“小预算”撬动“大流量”的5大法则
导语很多中小企业挺过了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迈入2025年后发现市场竞争环境依然激烈,流量成本飙升、消费者决策日益理性,中小企业如何突破巨头围剿?上海硕呈从策略转型、技术赋能到情感连接,拆解低成本高回报的2025年中小企业品牌营销破局路径。一、痛点诊断:中小企业的三大生死劫流量内卷:头部平台竞价广告
跨越品牌老化鸿沟,2025品牌焕新再启程
我们告别了过去一年的挑战与机遇,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 2025 年。在这个崭新的起点上,上海硕呈品牌战略咨询创始人郭爽女士,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话题 ——“跨越品牌老化鸿沟,2025 品牌焕新再启程”。